深白色:整治公车拍卖背后的问题

中国法制网   2015-03-18 13:19:2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陈伊昕)18日上午10点半,中央层面取消公车第二批首场拍卖将开槌。本场100辆待拍公车中,首次出现多款外事用车,至于哪辆车将拔得头筹,各方关注。此外,中央层面取消公车第二批第二场拍卖的相关信息也已披露。这场拍卖将于21日下午举行,122辆待拍公车中,奥迪占近半数,颇具看点。(2015年3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由此可见,本次公车拍卖数量多、力度大,成果可谓十分丰硕,也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公车改革作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措施之一,待其推行开来后,必将为政风行风的清正带来众多好处。

 

        公车拍卖作为改革的形式,是高效利用国有资产的又一创举,做到了“善终”。同样,如何做到厉行节约,有效的手段十分重要,此处的“有效”,即力度要足够、实行要高效。拍卖看似公平公正,但是拍卖过程中是否会存在腐败?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应及时寻找问题所在,做到一经发现,迅速处置,并针对不同环节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不搞“一刀切”;另外,应完善全程追溯和事后回访制度,防止拍卖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中牟利等情况产生。

 

        任何改革不可能没有阻力。作为改革手段,必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万万不可因噎废食,应正视之,从而解决之。首先,对于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见,应视其为整改自身的机会,在整改中总结经验教训;其次,工作手段创新是好的,但万万不可一味求新,而不去考虑是否能够执行顺畅;最后,应积极推行作风常态化,让节俭之风长久地吹下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