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能轻松造假档案?

中国法制网   2015-02-27 15:24:4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问题突出。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近些年来,社会上的各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假证”,而在官场上则是“造假档案”横行。官员的人事档案上面有其年龄、学历、工龄等信息,内容还包括其工作能力、表现情况等材料,算得上是官员的“身份证”。如此重要的资料,却被轻松的造假,而且在圈子里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不由得让人唏嘘。这其中让人惊叹不已的是河北“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只有性别是真的,其他所有的统统是假的。她本是普通农村女子,但一步步造假,一步步升至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高位。
  官员档案如同官员的“身份证”,这么重要的资料,何以轻松造假呢?窃以为有一下几点原因。
  档案管理松懈。在市县等地方上,简单的吃顿饭、送点小礼等就可勾兑成功,打通关系,完成档案造假。虽然档案管理看上去是一项不重要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但不重视,随便乱改档案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很多能力差、不够资格的干部通过造假上位,而有能力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却总是得不到提拔重要,那么我们的政治生态将不断恶化循环。
  审核、纠错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和审核是组织部门在负责,通常,组织部门是关起门来审核,民众或者知情者被排除在外,同时组织部门人手有限,导致了造假档案未发现。另外,对于已知晓的造假档案,由于处理起来,还是关着门处理,并没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这就导致了处理存在暗区。
  此次档案审核以及后来的干部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必须要把这两个问题考虑到,并提出具体的有效地可操作的措施,方能治住档案造假之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