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干部档案“打打假”

中国法制网   2015-02-26 14:58:3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明确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家庭主要成员等作为审核重点。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2015年2月26日  新京报)

 

        都知道造假万万使不得,可为何一些干部仍然知法犯法?说到底,根源在于利益的诱惑。中国人历来好面子,官场中有好看的履历和头衔,干部自己脸上自然有光。此外,当前干部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看履历,一些干部又达不到这些条件,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一边狠抓违规,一边违规者又轮番出现的怪现象。

 

        造假看似迎合了一些干部的需求,实际则是自欺欺人。干部档案造假为何屡禁不止?在一些案例中,更多的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上级领导授意而为之,是典型的用人腐败。一些时候,管理档案的干部本是照章办事,但碍于上级领导的权威而不得不服从。最后这些假档案再披上合法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各种“优秀”、“学者”、“典型”等等。

 

        不得不说,造假如此有市场,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档案任何人无权篡改,但一些干部或是收受好处,或是恃宠而骄,背着上级和群众的信任,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此外,一些地区、在干部任免、晋升考核中过于看中学历、获奖情况而忽视了工作能力,也导致主动违规者频频出现。

 

  说白了,干部的年龄、履历、身份常遭“整容“背后,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在作怪,而制度的不合理也使得一些人走上这条不归路。不妨建立并完善公开制度,把干部档案经常拿出来晒一晒,让造假者无处可藏。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既要追究造假者的责任,更要绕到背后去,找出那些滥用权力的人予以问责。另外,要发挥好选人用人制度的“指挥棒”作用,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考核标准,而不是唯学历、成绩论英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