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林林:再能“洗档案”的干部也洗不出一片艳阳天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2月26日 新京报)
近年来,一些干部为了“好面子”“占位子”“争帽子”,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改“三龄”、改“两历”、改“身份”,改的“面目全非”就火线上位了。2013年4月任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的王红英,自1991年来3次涂改出生日期,从实际的1976年3月14日最后改为1978年12月15日;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其档案中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近日,一名仅为副科级的干部,通过年龄、履历造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调到广西任职。难怪会被群众调侃为“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实在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
年龄、履历常遭“整容”的“罪魁祸首”就是档案管理疏松、纠错机制缺乏、造假成本低,另外就是那些“心术不正”的干部自身素质低下,明知不可为偏要铤而走险。无论他们隐藏得多深,“洗”得多彻底,也洗不出一片艳阳天,总会被揪出来狠狠的摔在群众面前,“迎”来一团阴霾。可见,整顿弄虚作假“洗档案”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并且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既要加大管理档案的人力投入,又要加强对管理档案的干部的教育引导,强化责任意识;再者,要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且全国联网,实现干部档案的信息化、公开化,干部无论任何时候、走到哪里都可以对其档案进行查询;其次,要加大惩处和监督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对待 “洗档案”行为,引导社会和群众公正、客观对干部档案进行监督;最后,要建立档案造假纠错长效机制,制度上落实档案管理调查程序、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干部“望而却步”,再也不能、不敢、不想通过“洗档案”走捷径、钻空子了,能者上再也不会遭到群众的猜疑和非议了,干群关系自然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