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公开财产反遭疏远 健全机制是首选

中国法制网   2015-02-06 15:34:0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官员公开财产反遭疏远 健全机制是首选

今年2月4日,范松青因年龄问题辞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之职。政协巡视员(正局级)任命已经下达,他在等待着年末的到点退休。(2月5日  《北京晨报》)

当范松青2013年提出财产公开提案,主动公开财产状况,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后,过去同事之间很亲密、友好的关系,却慢慢敬而远之,他成了同事、家人眼中的“另类”。其妻子、女儿到现在还埋怨他是“吃地沟油的命,操总书记的心”。按理说国家公职人员主动公开自己及家庭的财产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应是预防腐败的好方法。但范松青主动公开其家庭财产状况却引来众多人的不解或疑惑,笔者认为根源还在于机制有“短板”,健全完善相关机制需拿上议事日程。

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虽然中明确了领导干部都需如实报告个人婚姻、财产、投资等情况,但领导干部的申报情况是否该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却没有予以明确。目前看来,报告到是每年在坚持,可真正的效果如何就要打上问号了。毕竟在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报告内容掌握在自己手中,笔想写就怎么写,反正主管部门也没有精力、人力一一抽查核实。自然,这种例行公事般的自主形报告作用就很弱。如果真将干部所报告内容公之于众,让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一定会让那些原本申报时藏有猫腻的干部紧张,而范松青就是这个“先行者”,自然会遭疏远,认为是“另类”,是“不合群”。

其实,把个人财产情况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有效预防腐败发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要改变领导干部怕公开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开机制,对什么该公开,在什么范围公开,如何监督公开等逐一明确,进而打消干部怕暴露隐私,不愿公开的状况。其次,要加强干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对社会公开财产等情况其实是一次“自证清白”的好机会,更对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主动公开财产的“先行者”,范松青不该遭受疏远,也不能人为的将其变“另类”。那些将他疏远的人其实应该好好反思,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主动公开财产,接受监督,只要你的财产取得渠道合法合规,你怕什么?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