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吃空饷”考验着反腐成果

中国法制网   2015-02-04 16:33:09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吃空饷”,既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尽管中央多次向“吃空饷”亮剑,但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吃空饷”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仍然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抱着侥幸心理,虚报冒领财政资金,顶风而上。(2月4 日   新华网)

    “吃空饷”,可谓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对象。然而,就是这么讨厌的东西却一直是禁而不绝,严查不完,尽管在中央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各地也对“吃空饷”者进行了清理,但“吃空饷”这颗“毒瘤”仍表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拿个别地区来说,湖北黄石去年清查2958名“吃空饷”人员;江西仅6个设区市已核定并处理“吃空饷”人员2500多人;内蒙古调查发现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数3708人……在去年三季度各地公布清理“吃空饷”成果后,各地继续加大打击力度,最近又披露了一批清理报告单。

    “吃空饷”不仅存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藏身于县乡等基层单位,一些银行、国有企业等机构也不时曝出“影子员工”。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吃空饷”的大都是领导干部、关系户、上面打招呼的,作为基层单位很难处理。“吃空饷”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吃空饷”屡禁不止的背后,既有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把关不严等因素,也折射了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对“吃空饷”现象予以清理的同时,要建立“不能吃、不敢吃”的制度,须重拳出击追究“发空饷”的责任。

    铲除“吃空饷”土壤是与反腐败力度息息相关的。将权力置于阳光下,是防止腐败、根治“吃空饷”的关键。笔者认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起举报奖励制度,让进人、用人信息透明化,让“吃空饷”无机可乘;与此同时,要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跳出“治理-复发-治理”的怪圈循环,走出一条信息公开透明、监督完善的新路子,使“吃空饷”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天星0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