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严防腐败“躲猫猫”

中国法制网   2015-02-03 11:09:5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几句戏谑,正是对“红顶中介”服务乱象的形象比喻。在一些地方甚至有“二政府”之称的“红顶中介”,截留了简政放权的红利,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亟须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将“红顶中介”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并加强监管。(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年2月3日)

        如今,官场中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官员不把脑子用在怎么服务群众上,而是想着如何敛财而不被纪委抓住——这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明令禁止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转眼就有各种“会所吃喝”、“开假发票”等行为,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一些地区,党员干部通过“红顶中介”等形式直接或间接插手工程建设,捞取一大波“红包”、礼品等……

       按理来说,规定严格了,腐败也应随之“销声匿迹”。没想到的是,腐败从此转入了“地下”。涉事官员舍不得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力,总想用他们换取好处;对于企业来说,则是用“票子”疏通“路子”,用钱物换取方便,而“权钱交易”见不得人这件事则是“大家都懂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腐败与纪检部门玩起了“躲猫猫”。

        能当上领导的人必定是智慧过于常人,可为何这种智慧没用用对地方?究其原因,与官员作风建设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其一,如今衡量官员是否称职的指标往往过于偏重政绩,而忽视了官员本身的政治素质,即从“指挥棒”开始就偏离了大方向。其二,部分官员不注重自律,不把民生放在眼里,过分爱财而不“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逐渐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其三,反腐倡廉工作有时没有深入,放过了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致使部分官员觉得有机可乘,从而钻了制度的空子。

        当今对社会对腐败均持不可饶恕的态度,那么如何遏制腐败,特别是“躲猫猫”式的腐败?首先,纪检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很难顾及到每一处腐败的风险点,这就需要创造“人人反腐”氛围,逐步建立起以纪检部门为主导,各单位、各界群众全员参与的“全民反腐”机制。其次,应加重反腐倡廉工作在干部考核中的份量,用“指挥棒”的作用带动反腐,并创造机会开展自查自纠,让官员主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