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GDP成"新常态"说明了啥?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淡化GDP成"新常态"说明了啥?
全国省级地方两会接近尾声。截至1月28日,除了广东、吉林、海南外,其余28个省份均召开了省级地方两会,其中,26个省份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淡化GDP增速、强调改革创新和改善民生成为地方两会的“新常态”。(1月29日,新华网)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各省份在当地两会上强调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克服“速度情节”,纷纷下调甚至取消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
据中新网记者统计,截至1月28日,除了广东、吉林、海南外,全国已有28个省份召开了省级地方两会。除西藏的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6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此外,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
众所周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所谓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当前,很多地方在选人用人、特别是在干部选拔问题上,单纯的以一个地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提拔条件来考察干部,致使一大部分干部为了个人的“乌纱帽”和“政绩工程”而不惜“重金”打造“政绩工程”, 结果往往是当事者调任了,升迁了, “一走了之”,却将沉重的负担留给“新官”和当地群众。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仅是不顾百姓呼声,而且还让政府丢失了诚信。试问,在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的重要契机,这样的“GDP论英雄”式的“政绩工程”怎样取信于民?
笔者认为,淡化GDP增速、重视改革创新、强调改善民生,在这种更科学的政绩观导向下,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才能持续增强,人们才能更多共享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领导干部还需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才能取信于民。(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