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勿让高雅成为幌子

中国法制网   2015-01-29 14:01:3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昨天,中纪委发布巡视整改情况报告,陕西省清理了8名担任书协主席、副主席的省管领导干部。1月20日,中纪委官网也曾刊文再批书协“官气”太重,这篇评论直言:“领导干部不要到艺术家的盘子里抢肉吃。”据记者调查,自成立起,各地书协的发展就与官员紧密相连,主席团的阵容越来越膨胀,“官气”也日益见长。2013年陕西省书协换届,主席团35人,其中官员和退休官员多达10多位。公开资料显示,各地书协主席团中官员很常见,多者如甘肃省书协,22人主席团中,超过一半是官员。(京华时报 2015年1月29日)

        除了常见的“金钱腐败”,最近,“雅腐”、“雅贿”作为新闻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但就像病菌抗药性一样,一些贪官的抗反腐伎俩也在“升级”——不仅有送名贵字画和艺术品的“雅贿”现象,还有一些可以称之为“雅腐”的行为,比如这些年蔚然成风的官员出书现象。

        闲暇之余写书作画本是好事,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在浮躁的社会下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另外,各类文化活动也不失为一个供各路朋友开展交流的平台。然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指出,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如此可见,一些官员把这种平台当成了贪污腐败的幌子。

        《法制周报》援引湘潭大学法学教授欧爱民说,在所谓“以文会友”的幌子下,背后是“权钱交易”,这是另一种权力腐败。一些领导的作品之所以有市场,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价值,更是一些追捧者在人为抬高——他们要的不仅是艺术,更是艺术背后的“权利”;从领导的方面看,则是看中购买者手中的利益。二者“一拍即合”,促成了当今“雅腐”、“雅贿”的坏风气。

        官员爱好艺术是好的,强过爱好各种“三俗”文化,美中不足的是艺术被贪污腐败所污染。防范的制度是有的,可是为何仍然得不到效果?究其原因,乃是对制度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将全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致使一些人千方百计想要“钻空子”违规。此外,官员本身的素质不够也是“雅腐”、“雅贿”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应实施“两手抓”,一方面抓好干部的教育,另一方面扫清制度执行的漏洞。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