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公车改革该喜还是该忧?

中国法制网   2015-01-29 09:44:0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25日下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这场持续了4个多小时的拍卖会,将106辆公车尽数拍出。据此次拍卖的组织方——北京中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统计,拍卖的总成交价为660.9万元,高出总起拍价274.8万元,平均溢价率71.17%,高溢价率反映出公众对此次拍卖的极大热情。一些竞拍者表示,拍卖价格与二手车市场价格基本持平,并无“白菜价”。(1月26日 新京报)
    
    数年来一直在提的公车改革在中央浩浩荡荡的拍卖队伍里,似乎已经标志着全国性的公车改革已经是山雨欲来,中央层面106公车同时拍卖,其壮士断腕之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公车改革的曙光,然而从各地的零星报道和各种消息来看,不管媒体如何渲染,如何报喜不报忧,都无法掩盖某些地方公车改革积重难返和剜肉补疮。
    
    取消公车,按级别发车补似乎是公车改革的正道,国家也对具体的车不标准作了规定,然而从深圳某国企的公车改革补贴方案来看,总经理每月6800元,副总经理每月4800元,部门正职与副职每月分别为3600元、3200元,已经数倍于国家标准,而报道之后的处理结果笔者也不得而知,而从最近公务员工资改革之后曝出的消息来看,深圳副科级公务员依然拿着1600元的超标车补,在笔者看来,公车改革有陷入要么花巨资养公车,要么花巨资发车补的怪圈,这着实让人乐观不起来。
    
    从五粮液集团的公车拍卖,再到本次中央机关大规模的公车拍卖,即使公车如这般,正规拍卖公司,新闻媒体一个不少,却依然少不了对国有资产流失,公车拍卖以公肥私的疑问,跟别说其他层级较低,缺乏关注的拍卖场了,而有些地方甚至有大量拍卖车拍出了甚至高于新车市场价格的神奇价格,权力买卖不言自明,这些都在蚕食着公车改革的成果,让人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不仅如此,还有些地方打着公车改革的幌子,尤其是一把手,一边享受着公车,一边享受着车补,追根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也体现了某些官员一心谋私利,不管是开公车还是拿车补,都不够公开透明,也导致了民众很难对此进行监管,公务员车补也成了自说自话,地方政府怎么定就怎么发,唯有将广大民众纳入到公务员车补标准的制订当中来,形成民众对于公务员车补制订行为的有效制约,才能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借车改变相增加自身收入这样一种搭改革的顺风车现象出现。而对于公车一直呼声很大的印制明显的公车标志也未见实施,不把公车拉出来晒晒太阳,既开公车又领车补的现象难以根治。
    
    其实在笔者看来,公车改革走到现在可谓喜忧参半,中央层面的大动作使中央公车改革的决心一览无余,忧的时某些地方政府在公车改革中暗度陈仓,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没有节约,反而支出更加巨大。笔者认为要变喜忧参半为皆大欢喜是不可能的,是改革就必须要对某些人的利益动刀,首先要健全完善公车“准入”制度。在规定的公车标准下,要减少地方的自主性,严守双18的公车标准,让车改制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执行力,确保切合实际。其次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保障车改公开透明。车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自明,要通过宣传铺路的方式,让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公车改革所释放的积极信号,快速度过车改的“阵痛期”。同时要将车改的各个环节放在阳光下,用显著的公车标志来监督公车私用,用公开透明的制度来进行公车拍卖,用合理的补贴标准来避免车补侵蚀公共财政。最为关键的时要筑牢制度的牢笼,明晰处罚的措施,以往对于超标公车处而不罚,拍卖过程的监管缺失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都将矛头指向了处罚措施的缺失,只有查处一批车,处罚一些人,才能给积重难返的公车改革止血。
    
    公车改革表面上改的是车,实则改的时权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官本位思想的坚守,就没有对公车利益的坚守。只有去除领导干部的特权和利益思想,公车改革方能水到渠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