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夏:“承诺”不应被当做“儿戏”

中国法制网   2015-01-29 09:06:5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亲戚去窗口服务单位办证,经办人员要么说领导不在,要么说忙不过来,连等几天都没办成。第七天,亲戚弱弱地问经办人:“你们不是承诺三天办结吗?”那人头也不抬抛出一句:“承诺归承诺。”话外之意不言而喻。(1月28日  人民日报)

    承诺是什么?是允诺,是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近年来,党政机关喜欢上了这个词,服务窗口轻易就抛出一句“三天办结”的承诺,乡镇机关要治理一些不良作风,习惯性就写出一张“承诺书”,要求机关干部“签约”……但是,笔者不得不问,究竟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承诺,那一沓“承诺书”有看过吗?自己承诺过的事情有严格去兑现吗?总的来说,干部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承诺”的涵义,把“承诺”当做了“儿戏”,当做了应付检查的“利器”。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都是用来形成诺言的重量,一旦许下承诺,就应该风雨无阻的去实现。窗口服务部门的承诺与群众息息相关,许下一个承诺就是在群众心中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群众带着希望去办事,如果“希望”没有开花结果,带去的将是无尽的失望,而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知道,“许诺”是拿党、国家和单位的公信力在做抵押,没有开花结果的诺言,只会丧失群众的信任。

    “承诺”爱被挂在嘴上,是因为“承诺”兑不兑现,几乎没有人回关注,做出“承诺”不仅可以应付检查和敷衍群众,还可以展现良好的作风,可是说是一举几得。笔者认为,是时候把“沉睡”的承诺推醒了,相关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承诺”检查机制,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举报没有及时兑现承诺的单位和个人,纪检监察部门更要把惩处落到实处,这样好作风才能够真正形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