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治理“吃空饷”现象点赞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为集中治理“吃空饷”现象点赞
昨日,北京市编办下发通知,今年将开展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的集中治理。“旷工饷”、“多头饷”、“死人饷”等6种情形被纳入整治范围之列,资金将被追缴,单位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还将追责。(1月28日,新京报网)
不得不说,“吃空饷”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并非一省一区的“特产”。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冒领养老金等各种形式的吃空饷,就像一群硕鼠吞噬着国家和地方财富,同时,也吞噬着党和政府的廉洁公正形象。
所谓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
据了解,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据报道,昨日,北京市编办公布《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和“回头看”工作的意见》表示,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统一部署,自即日起至6月底,将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
北京市编办规定,6种个人“吃空饷”情形纳入整治范围。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属于单位“吃空饷”;个人不在岗而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属于个人“吃空饷”。
显然,“吃空饷”行为的大面积发生,不但使国家资产蒙受严重损失,还严重伤害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先进性。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源头给予根治,才能有效遏制“吃空饷”现象,同时,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还应实行严格的编制、财政制度,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对于监管不力者要加大问责力度,真正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