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间:官员热衷“权力艺术”的现象务必警惕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利用职权搞沽名钓誉、拉帮结派或敛财洗钱,腐败官员“文化活动”与“艺术爱好”的背后潜藏着“逐名腐败”、权学交易。(中新网 1月25日)
不少领导干部都表现出对文化事业的热衷,应该说这本是一件很好地事情,对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过显然其中有不少是披着“文化”的外衣,实则利用职权搞沽名钓誉、拉帮结派或敛财洗钱,这不仅没有对文化事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极大地阻碍了文化事业的正常发展。
以文化社会团体、协会为例,各地书法协会、美术协会与其说是艺术群团组织,不如说更像“另类官场”。协会主席、副主席、理事等动辄几十上百位,其中有大量在职或退休领导干部。官员对协会主席、副主席之位趋之若鹜,互相之间暗暗较劲,以致有的地方选相关协会主席,只能从官员中产生。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当场“怒批”一些书协“官气”太重,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中央将加大对官员任职社会团体现象的查处力度。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各地贪腐之风大为收敛,但某些领导干部仍热衷“权力艺术”,其原因有三点:首先,沽名钓誉。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意在追求头顶“光环”,凸显其对艺术的追求,无非是挖空心思自证“高尚”罢了;其次,拉帮结派。通过各种形式“切磋”、“捧场”、拜师、结“同门师兄弟”等,与“同道中人”结“朋友圈”、交“铁哥们”,借机编织腐败利益共同体;最后,洗钱寻租。这也是查出的案件当中最为典型的,说直白点,就是“雅贿”。低级的“雅贿”是直接送艺术品,而高级的“雅贿”是直接购买官员“创作的艺术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看似公开透明,其实暗藏污秽。
治理“权学交易”、“逐名腐败”,从根本上消除“权力绑架艺术”的现象,必须对书画等艺术领域领导干部任职、“挂职”、“兼职”的进行清理。当艺术“攀上”权力,怪象随之而来,只有斩断权力滥用之手,才能有效遏制“退下去不要怕,名利双收玩书画”的“艺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