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间:涉农职务犯罪多发,亟待加强监管和预防

中国法制网   2015-01-27 14:53:23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侵吞受灾群众的“救命钱”、虚报冒领骗取补贴款、违规拨付支农资金、巧立名目私分集体资产……《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广东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花样百出、危害巨大,“三农”领域被腐败侵蚀严重。(中新网 1月25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安排下拨的涉农资金越来越多,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这几年发生的涉农职务犯罪也呈上升之势,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危害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4年11月间,广东检察机关共受理涉农职务犯罪线索5648件,涉案金额达33亿多元,而被立案的5337名犯罪嫌疑人中,科级以下人员占比高达95.86%。透过这些数据背后,可以发现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样化。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涉及到多行业、多部门、多级别,犯罪主体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又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甚至普通农民;二是窝案、串案较多。涉农职务犯罪中共同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相互串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三是社会影响大。由于涉及民生问题,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因而社会关注度高,农民群众反应强烈。

    涉农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典型的特点有涉案人员大多法律意识淡薄、上级部门疏于对基层的监管、信息公开不透明等因素。要想有效杜绝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要想贯彻落实好,加强相关涉农职能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教育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包括实行定期审计监督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三是推进信息公开。要将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信息公开的范围,这样既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情况,又能加强群众监督,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