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春运难”的难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中国法制网   2015-01-26 09:21:2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今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2015年春运从2月4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旅客人数为历年之最,运力投入为历年之最,但“一票难求”并未根本缓解。(1月23日《人民网》)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打拼的人们无论再忙,无论回家多么艰难,他们都要回家过年、回家与家人团圆、回家与家人聊聊家常。因为家是温馨的,回家是幸福的,弥补着一年来不在家的缺憾。为此,面对一次性上亿人口大迁徙的过程中,人们短时间内扎推出行,造成了交通运力突然间紧张,对于众多老百姓来说,出现了“购票难、乘车难、回家难”的诸多困难。因此,“春运难”成为近年来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每到春运期间,全国各地就会出现“春运难”。人们也在责备交通部门,为啥不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部门的建设发展?其实,无论是铁路部门也好,还是公路部门也罢,还是航空部门,都在不断地加快建设发展,最显著的当属交通基础设施的今非昔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高速铁路超过1.5万公里,但仍然不能满足春运期间爆发式增长的出行需求。在平时运输当中,旅客出行还是能够饱和的。春运只有短短40天左右,春运高峰时段客流量超过平日客流的40%以上。如果按照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量,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购买大量的车辆,增加大量的人员来满足春运期间旅客出行需求。但是,一旦春运结束了,出行的客流量就会下滑,那么大量的交通设备必然会闲置下来,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也是不科学的决策。
        年年春运年年难,每到春运“一票难求”成了贯穿春运的关键词。春运难啊春运难,老百姓在喊、铁路在喊、旅客也在喊,可有谁去追根溯源?最关键是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欠发展内地就业市场严重希缺,造成劳务外流,形成每年的亿人“候鸟迁徒”景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出行客流量大,交通紧张,而西部地区客流量较小,交通稍微宽松。
      为此,要想解决每年的春运难,就是减少人口流动,让大多数务工人员不再出远门,就在家门口或者就近就业、创业,那么进入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就会大大减少,不会为“一票难求”而发愁,春运难的问题就会自动消除。就像安徽阜阳市委书记于勇所言:“目前,我们有280万农民工在发达地区打工。作为农民工输出大市,如何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因此,解决“春运难”的关键,不在“春运”本身,更在于“调结构”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春运虽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交通部门还是应该尽职尽责。比如:铁路部门要发挥高铁“红眼”、增加临客等,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公路部门发挥“短途”衔接,合理安排与铁路、航空联运;航空部门发挥快的作用,多增加班次,确保旅客出行需求。
     春运是中国特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也是中国特色。为此,只要我们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单位,以及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交通运输部门全动员,共同行动,齐心协力共同来办春运,为老百姓回家过年共同想办法、共同解决。那么,春运就不难,老百姓回家的路也不再难。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