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理应主动公开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昨日,河南一名在读大学生葛伟向新京报报料,称其于去年11月份向113所高校寄出挂号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但截至目前只有44所高校给出回复,已回复公开或通过网站公开其“三公”经费的高校只有30所。(1月23日 新京报)
“三公”经费三项支出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经过梳理发现,在公布“三公”经费的30个学校中,有20个学校公务接待费支出占比超过其他两项支出。其中,南京大学的公务接待费用占比最高,达76.5%。
然而,南方医科大学已经在其网站公开了“三公”信息,但“三公”经费的支出是0。在该校2014年9月16日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中,第4项附件是《2013年学校决算及“三公经费”汇总表》。记者下载了该表格,三项“三公”经费的支出都是0。多次拨打南方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信息公开办公室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正常运行,必备的有办公用品使用、耗材、用水、用电等林林总总,这些都是最基本地费用。不能因为现如今中央要求破除奢靡之风,倡导从各方面节约,就出现“零三公”,这是否有点过了呢?怎么感觉都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如果单纯为了目标而刻意瘦身甚至恶意欺骗,那个公众的质疑怎能消失,岂不更是引火烧身!究竟是不是“三公经费”数字小公款消费就真的少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然而,目前晒“三公”是一种顺应民意的办法,主要目的是接受群众监督。晒出的“三公经费”不仅要“看得见、看得懂”,更重要的是,要“可监督、可问责”,只有不仅要全面更要真实地公开,并接受真正的监督和制约,群众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而不是给出一个数字为“0”,就能堵住群众的悠悠之口。
“三公”经费是财务信息的重要一部分,理应在主动公开之列。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实行公务开支“全裸”,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办了什么事,花在哪些地方,合不合理,让公众评头论足。使人民群众更方便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文/张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