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新闻”是谁的悲哀?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每至年底,“烂尾新闻”都成为公众心里挥之不去的心结。媒体纷纷通过盘点和回访等,试图叫醒那些“假寐”的部门和单位。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组织网民推选出了2014年十大“烂尾新闻”,包括河南艾滋病拆迁、一笔糊涂账之城市停车费去哪了、湖南公职人员猎枪射杀村妇等“上榜”。迟迟划不了句号的新闻到底“烂”在哪里了?(1月15日 新华网)
现如今,官方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堵住公众的悠悠之口,会在无论是认真处理此事还是敷衍了事的情况下,一律给出“正在处理”的答复。相信这也是公众们听得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对于一向棘手的信访件,为了能拖延时间,官方的战术一向都是“正在走程序”、“有一定的过程”,但到最后事件能否得到妥善的处理,结果基本上都不了了之。
网民关注的其他烂尾新闻还有:河南夫妻半夜被抛墓地,家被强拆;河南货车司机夫妇服毒自杀;湖南一公职人员射杀村妇;甘肃庆阳两民警酒后打断一女子手指;西安执业药师考试2440人作弊被抓;麦当劳供应商使用过期肉等。对于这些事件,“还在了解”“还在调查”“还在走程序”,这样的模糊答案倒有很强的相似性。
“烂尾新闻”的出现,说到底还是相关部门互相推卸,不负责任。更没有人能真正挑起这些事件的大梁,真正还原事情真相一查到底,不仅还当事人一个清白,更是给公众一个交代,但在这舆论复杂的社会中,更多的人采取的是躲避,等待的是“新闻”代替“旧闻”,让一些事件在时间中被公众忘记,最后不了了之。
当然,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此多的无尾新闻不仅是公众们的悲哀,更是相关责任部门的悲哀,工作未能积极尽责,更严重影响了行政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防止“烂尾新闻”,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需要政府完善公共事件调查处理全程信息公开和信息通报制度,更需要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说到底,“烂尾新闻”“烂”在责任缺失上。
笔者认为,现如今要提升党员干部的公信力,更应该在这样的事情上下功夫,将所谓的烂尾新闻严查到底,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文/张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