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吃空饷”须从源头开始

中国法制网   2014-12-25 14:21:0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近期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国务院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12月25日 人民日报)

从一些地方及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看,“吃空饷”并非个别现象。在近两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不少省份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都达到了上万人,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16.2万人,涉及财政资金84亿元。

此次治理“吃空饷”将涵盖全国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严肃查处责任人。

“吃空饷”不仅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绝不能姑息容忍。大力整治“吃空饷”,斩断伸向财政资金的黑手,对于我们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际上,一个单位编制人数有多少,哪些人在岗、领不领工资,这些情况单位或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像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长期旷工、请假但工资照领,受到刑事处罚工资却未按规定停发等情形的发生,都绕不过人事、财务部门和单位领导。这些现象之所以能畅通无阻,里面还是牵涉到权力与利益的问题。

“吃空饷”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单位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取的资金并不是自己的原则,继续给未工作的人发放工资。所以在吃空饷的问责上,除了对当事人进行问责以外,还必须对发放单位进行追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彻底铲除这一不良现象。

整治“吃空饷”,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完善制度、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又要加强权力约束,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办法,建立一套防范“吃空饷”的机制,该清理清退的必须全清,该问责的必须严责,对相关的单位和相关领导人员都要追究责任,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类问题。(文/张雨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