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没脸回家”事,让谁最难堪?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温中:“没脸回家”事,让谁最难堪?
春节临近,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这种心态需要关注。(12月24日人民网)
家,是停泊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动力,是温暖的依靠,是心灵的乐园。但在今天每逢佳节时刻,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却认为自己“没脸回家”,这一群人就是那些历经千辛万苦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们。对于农村大学生们“无脸回家”,或许缘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因为大量的农村大学生们之所以历尽千辛万苦上大学,之所以用光家里所有的积蓄,有的甚至是举债上大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跳出“农门”,能够在城里找到一个好工作,将来有一份好事业、好前程、好生活,能够迅速让自己和家人改变贫穷命运,然而仍然有许多人事与愿违,难以遂愿,内心是多么的无奈和痛苦。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读大学就是高消费”让他们深有体会和感触良多,因为被认为很普通的大学学费与生活费也压得他们的父母喘不过气来,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在穷一家之力或不计后果借债供养学生上大学。对于通过这样途径艰难读完大学的悻悻学子来说,物资与精神上的压力绝非现在一般学生可以想象与体会得到的。尤其在拼爹、拼关系和金钱效能的今天,寒门学子又大多是无背景、无关系、无经济实力的“三无”人士,劣势自然存在,若是自我内心“精神防御”能力欠佳的话,则更是容易自惭形秽而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没脸回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农村大学生“无脸回家”,看似是农村大学生们的不幸,实则是折射出了我们国家在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上存在诸多问题。现行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体制,也明显与过去国家实行“精英教育”模式而让人们不分贫贱皆能感受到巨大希望相去甚远。对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去关注,需要及时找到破解之法,更需要我们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理想信念。同时,国家职能部门也应该多从农村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着想,制定出更公平、更利于人才选拔的制度,让更多的农村大学生投身到“两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真正使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