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享“绿色福利”

中国法制网   2014-12-12 09:33:1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享“绿色福利”

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日前在青海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上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并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人民网 12月11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雾霾天气、地下水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水环境恶化土壤沙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系列问题集中暴露,群众反映强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业,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国家的未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青海省委深刻把握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认识青海生态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回顾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教训,科学分析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坚定地认为,有必要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青海省委的这一做法是正确抉择、绿色抉择,在拥有“青海蓝”的同时,享受“绿色福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惠及了民生福祉,可谓一举多得。
生态文明建设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体现,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行不悖、缺一不可。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关系着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关系着生存条件,当前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教训,又要结合现阶段的国情,改革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小小凡)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