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菲:“特写镜头”下的干部该如何“蜕变”

中国法制   2014-12-04 21:35:4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拍电影,常常用到特写镜头。它通过突出某个人物局部或物品细部,或展示内心,或烘托氛围,给人深刻印象。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12月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代官员心系群众最好的写照;“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民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市、区)的寄语,这不仅说出了“官”之本质,什么是应当做,什么是不应当做,更是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官”、为民服好务。而广大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来自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是“鱼水”关系,而“打掉官气接地气、扑下身子办实事”更是人民公仆本色。
 
        当下,仍然不同程度的不务实作风存在。如:干部坐着小车打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下车听汇报、上车就回城;老百姓问个政策他含含糊糊,求个指点一问三摇头,不敢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为了应付上级就摆摆姿势做做样子等等,这些“特写镜头”下的干部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走下不去、走不实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使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
 
        笔者认为,“特写镜头”下的干部要实现“蜕变”,首先应转变思想认识,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既要时刻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又要勇于放下“官架子”,卷起裤管衣袖,迈开双脚到基层走一走,近距离倾听群众的呼声,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解决群众问题。
 
        清人郑板桥在一幅画竹中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打破官民之间横亘已久的历史坚冰,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相处方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有敢于在群众监督的“特写镜头”下,才能在这些“特写镜头”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蜕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