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送技术上门,诠释走基层真谛

中国法制网   2014-12-02 13:54:0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现在能靠自己的双脚,点击鼠标赚钱,既有尊严,又开心。”松阳县象溪镇金钟村残疾人郑小平说,曾经认为自己失去双手,啥事也做不成。近一年来,在政府的“一对一”帮扶下,他通过了网商培训,晋升网店店主,第一个月就有300元收入。注重扶残助残精准服务,让残疾人有尊严地创业致富,体现了“输血”不如“造血”,助残还可创业的新理念。近日,松阳县成功获评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松阳新闻网 12月2日)

  送温暖实现经常化,恢复“造血”是良方。送温暖不等于送米、送面、送油,这样的温暖送得快、凉得也快。因此,我们既要救急又要扶贫,不仅给钱给物,更要“输血”“扶志”,帮到关键处、扶到根本上。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从规律上找准致困原因与脱困途径,帮助他们找路子、选项目、落实资金。不仅要在节日期间、酷暑严寒等特殊时段集中送温暖,还应在平时多献爱心、多扶贫帮困,让困难群众时刻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送温暖逐步制度化,真抓实干是关键。我们要把扶贫济困的精神与要求体现到各自负责的具体工作中,建立健全更加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尽量减少层层下去送温暖所用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并且继续着力于把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纳入送温暖对象,切实实现社会管理大联动的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资源,使“送温暖”变一日为长效、防止形式主义。

  送温暖更加社会化,各级主导是保证。建立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要求各级组织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各级党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建立顺畅的渠道,及时反映职工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特别是下岗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家庭、五保户和伤残人员等困难群众,迫切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关爱和救助。结合当前开展的走基层活动,我们可以通过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医疗、送补贴,为困难职工多办实事、好事,把更多的温暖送到基层、送到连队、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把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好,不仅是各级组织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实践证明,帮助困难群众,无论是对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积极影响。如果我们把关爱、帮扶困难群体作为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大事对待,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营造扶贫帮困浓厚氛围,这个冬天定会增添更多融融暖意。

  姓名:浮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