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干部最接基层地气

中国法制网   2014-12-01 23:41:0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泥腿子”干部,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能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走村串户听民意,乐于深入群众解民忧,敢于踏上地头扛锄头,具有典型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土”干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干部,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干部被老百姓亲切称作“泥腿子”干部,因为他们常年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以感恩的心对待群众、回报群众、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真正做到了真诚、真实、真情,从而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可群众反而与干部有了距离。其中原因固然多样,但重要的一条,是领导干部下去少了,与群众联系松了。有的干部觉得,只要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生活过得好,下去不下去并不重要;有的干部觉得,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电视、网络等处处都可以听到群众的声音,没必要到基层浪费时间;有的干部觉得到基层去,把时间花在群众身上,不如一心一意抓建设,更容易让上级看到自己的政绩……凡此种种思想,都是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表现,是与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传统格格不入的。事实上,感情是“处”出来的,长久不走动,感情就会淡漠,干群关系更如此。

  不到群众中去,怎么知道群众开不开心呢?不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就不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和所盼,又怎能解群众之忧、帮群众之困呢?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第一要务是做个“泥腿子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亲密”接触,坦诚相见。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才能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和养分,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稼穑之艰难,察民生之疾苦”,练就更过硬的为人们服务的本领。

  老百姓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对只有对基层生活有最直接的感触和最正确的认识,才会融于水;只有融于水,才会有水乳交融的公仆情怀,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姓名:王思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