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苡榉:决不能让特权成为官员“低能”的保护伞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有报道说,河北某地有位县委书记在贵宾厅关闭后不会办登机。主要是特权取消后,县委书记一时难以适应,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 据媒体描述说这位县委书记感叹“取消贵宾厅”之后,他“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变得“不问就不知道”了,“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虽然该县委书记并未具名,不知是谁,但有人讽刺说:“就这样的智商还能管理地方”、“他是怎么当上官的”。 (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官员,一旦由基层走上领导岗位,就会不以为然地沐浴在特权思想中丧失自我,即使是县委书记,出门,有人开车;讲话,有人写稿;走路,有人拎包。时间长了就滋生出“官本位”思想,做事不想“亲力亲为”,安排事情喜欢开开会、遇到问题喜欢拍拍胸脯、检查工作喜欢听听汇报。很多人看来,政府的官员都不会自己开车、不会自己拿茶杯、不会自己写演讲稿、更不会自己办理登机,而实际上正是因为身边人员的周到“服务”造就了官员们的“低能”行为。
当然,受到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个人一旦走进权力的核心后,就会被各种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思想熏陶得飘飘然,有时候可以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也要推三阻四,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也要吩咐别人代劳,走出办公室,亮明自己的身份,就会被路边群众围观、合影,自己的名字和职务仿佛成了一道亮丽的光环,长期笼罩在光环之下就会脱离群众。
正如本文所言,转变政府职能,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让官员摆脱特权,让我们的干部真正动起来,做一个有能力的人。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各级官员的特权进行了整顿,在公众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耍特权必须得到严惩。
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也必须为百姓服务,主动告别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便利”,倡导非特权生活方式,多接地气,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处理群众问题,以亲民形象赢得群众拥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县委书记作为基层群众的父母官,更应该以身作则,主动摒弃各类特权,绝不让特权成为政府官员的“奢侈品”,不再让群众嘲笑官员的“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