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红包”才能不再红?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何时“红包”才能不再红?
唐林霜
成都市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即日起至12月底,成都市将集中整治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新华网 11月24日)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红包”案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红包”仍成为败坏党风和滋生腐败的温床,“红包”现象仍有蔓延的迹象,逢年过节“红包”、 说情“红包”、仕途“红包”、 赞助“红包”,赠送名目花样繁多;公开的、隐蔽的、精神的、物质的,表现形式错综复杂,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网络电子钱包更是成为收受红包,滋生腐败的新渠道,因此消除“红包”除了要按常规加大惩治力度,更需要新手腕紧跟时代步伐。
成都市防患于未然,紧盯元旦、春节时间节点,在收受红包的高发季采取高压态势,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加强警示教育,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并通过网络政务平台,加大对使用网络电子钱包等收送红包礼金行为的识别和查处力度,防止收送红包礼金问题隐身变形。可以说在节日到来之际,对一些歪风邪念,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遏制收受“红包”现象泛滥,不能单凭一时兴起,还是要建立起合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健全法制,建立健全规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者,遏制收受和赠送“红包”歪风。二是要实施监督,权力不受监督制约是收受红包的社会根源,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则是防止收受红包的关键。三是要加强教育,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做到不送不收。四是要经济制裁,发现收取红包,除剥夺“红包”外,还加收一笔巨额罚款,使收受和赠送“红包”成为一种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红包”现象就可能在制度上得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