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老赖”高额欠款折射了啥?
中国法制网
2014-11-21 14:48:44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11月11日,泗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泗县农村合作银行公职人员‘不诚信’贷户基本信息公示(自借)”,曝光了181名“公职老赖”的姓名、贷款银行、证件号、住址、借款日期、逾期金额、工作单位等情况。(11月21日 人民网)
根据公示显示,这些向该县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各网点贷款的公职人员,来自县教体局、住建委、卫生局、计生委、市场监管局等几十个部门。贷款逾期金额幅度较大,从1000元至100多万元不等,总计约1748万元;贷款时间跨度也较长,从1994年至2013年,相隔近20年。泗县计生委、教体局等单位的欠款人数超过了10人。
随着农村信用银行改制,今年9月中旬,泗县根据宿州市统一部署,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在此过程中,对“公职老赖”着手约谈、督促还款。如若继续“耍赖”,公职人员不仅将会被“公示”,还可能被停职停薪。
很多公职人员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偿还能力,为何久拖不还? 有的公职人员是为别人提供担保,让他还钱肯定不情愿。但也不排除有公职人员“耍赖”,是想利用自身权力“勾销”历史欠款。由于过去制度不完善、追责不到位,“公职老赖”的形成有其历史因素在里面。如今要想有效预防“公职老赖”的产生,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尤其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让“公权”反而成为欠贷的“负担”。
公职人员贷款投资,很明显利用自身权力推动投资对象发展,从借贷行为变成“权力寻租”。 公职人员因其身份特殊,相比普通群众更易在银行贷款。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无论是欠公家的钱还是在银行贷款,不仅会损害自身信用,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
笔者认为,此事必须严查到底,彻底追究这些借款人,不仅追悔欠款,更应该追究借款人的责任,严惩到底。(文/张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