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力: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常态”不要“偶遇”

中国法制网   2014-11-04 10:57:1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一段时间以来,“偶遇新闻”频现。有“偶遇”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的,有“不经意”得知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的。偶尔一起不足为怪,但“偶遇”成风则令人起疑。(新华网  11月4日)

    抚顺市委书记大清早扫街、江西新余市委书记捡垃圾、河南大旱县乡领导坐洒水车送水……前段时间,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群众“偶遇”领导体验民情的事件,曾一度被网友认为是领导不是在做事而是在“作秀”,引发大家热议。

    领导放下手中的事情,主动走出办公室,带头体验民情,感受群众生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领导可以近距离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疾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让群众对领导有个全面的了解,感受到领导干部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有助于建立良好干群关系。

    但是领导们的这种做事方式为何总会惹来群众的一片非议,甚至不但没得到群众的认可,反而认为他们是在“作秀”呢?主要原因还是领导们深入群众,体念民情的时间少了,所以领导们一旦想与群众拉近距离,躬亲示范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就被网友认为是赚人眼球,是“作秀”。

    的确,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工作不是在会场上、就是在办公室、在车上,真正下到基层与老百姓“同吃一锅饭、同坐一张凳、同干一件事”的时间太少,以至于老百姓认为领导干部就是说官话、打官腔、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这种“仇官”心态致使他们对领导干部做的任何事情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更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和谐。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县乡领导干部都把深入村社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转作风整改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些地方还对每月下乡时间、为老百姓办事的情况作了具体规定,希望这些整改方案不是只为了应付写纸上,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中。

    笔者相信,只要领导干部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就会经常记得为群众办事,只有将群众路线教育和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偶遇”之事经常出现,让老百姓习以为常,才能避免出现网友和群众的非议的“偶遇”和“作秀”之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