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改造不靠政府靠谁?

中国法制网   2014-10-29 10:05:3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水渠里根本没水,还是靠天吃饭。”10月22日,正在田里收割稻谷的村民薛志民(化名)等人指着田里干涸的水渠,情绪激动,“水渠就是个摆设。”榕树村、岗阳村、坝心村三个村的村干部在谈及灌溉水渠时,不约而同地用“豆腐渣”来形容这项工程:“两头修得好,中间却没修,怎么可能来水。”(10月29日 网易网)

  2012年12月,被列入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计划项目的鸡子社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动工建设,设计灌溉面积3600亩,工程主要包括渠首工程改造;干支渠道疏浚清理、衬砌等。2013年5月,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其中省财政拨款360万元,县财政出资45万余元,总投资约400万元。

  然而,在一项民生工程却让村民失望了,水渠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由于资金缺乏,投资超400万建设的8公里水渠两端使用混凝土衬砌,其中中段1.76公里用废弃土渠改造。投资四百万,不来一滴水,已通过验收的五华鸡子社水库灌溉水渠成摆设,万余村民受影响。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水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搞不懂。两头修得再好,中间不行,水怎么过来?”

  对此,水渠建设单位--广东五华县水务局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主任称,水渠全程约8公里,其中两端6.2公里使用混凝土硬化衬砌,“因为资金不足,中段有1.76公里是在原有旧土渠上疏浚清理。”

  政府耗巨资修建的灌溉水渠,两头用混凝土硬化,中间却只把几十年前的旧土渠疏浚清理下,怎么可能通水。水渠要修好肯定是自上而下全部贯通才能真正得到合理的利用,才能真正让几百万不会打水漂,中间不通,水渠两头修得再好没有通水都是于事无补,这样的水渠不是摆设是什么?

  这不禁让笔者疑惑,按常理来说,应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从源头往下修。资金不够,可以先把上游修好,筹到钱了,再往下修。这样的“民生工程”很显然在相关部门的操作下,变成了形象工程,只是图好看,并没有发挥实际的用途。

  笔者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依然是为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就应该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只为了面上的功夫。希望该工程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及早予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真得靠政府。(文/张雨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