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干部从坐等群众到深入群众说明了啥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空话大话套话我们听不懂,现在干部和我们说的都是心里话。乱说话、说大话、许空愿的情况也少多了。”贵州赫章县海雀村苗族村民杨付碧感受深刻。近期,贵州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广泛调研时了解到,群众对活动成效充分认可,纷纷“点赞”活动带来的变化。(10月24日 人民网)
过去干部“一杯茶、一张报,坐等群众上门找”,现在干部驻村、领导蹲点,从省里的“大书记”到乡村的“小书记”,都进村入户,看真情况、听真意见,实实在在办好事解难事。
笔者认为,机关干部从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服务到下高楼,出深院,走到服务群众第一线去,说明了我们干部的“官”念、干部的工作作风、干部的服务意识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干部从坐等群众到深入群众说明了干部的“官”念改变。长期以来,我们很多机关干部官本位意识强烈,总认为自己是群众的“父母官”,是为群众做主的,因此总认为自己高群众一等,这样的干部根本没有为民情怀,他们成天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让群众来恳求自己为他们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理所当然了,一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吃拿卡要”也就不难理解了。
干部从坐等群众到深入群众说明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因此机关干部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动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走出办公室,走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去,去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去化解群众矛盾,去给群众送温暖,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干部从坐等群众到深入群众说明了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有了提高。过去我们的一些机关干部就真正地视自己为“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把架子端起,现在我们的干部转变观念,把自己视为群众的“公仆”,视为群众的“勤务员”,心甘情愿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积极地深入群众和“心”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