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的核心是接地气

中国法制网   2014-10-22 17:27:3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接地气”的本质是实事求是,而不是赶时髦。只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接地气”才能真正接得上、接得通、接得好,才能有底气、长灵气、得人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地气”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这是党风加快好转的一个表现。但是,少数党员干部只是把“接地气”当成赶时髦,丢掉了“接地气”本质是实事求是这个灵魂,“接地气”变形走样,成了新的形式主义,群众不但不买账,还很反感,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惕。(中国三农网 10月12日)

  领导干部下基层,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但怎么下基层,这是一门学问。要与本职工作的结合要紧而又紧,生活安排要简而再简。要少些“官威官仪”,少些“劳民扰民”。脚上多沾点泥土,心里多沉淀点真情,“静悄悄”下基层,不给基层添麻烦。

  要轻车简从,不要前呼后拥。领导干部下基层,不能讲规格、讲排场、讲“气势”,每到一处都要前呼后拥、层层陪同,警车开道,车队跟随。倘若如此,不仅耗费了基层的精力、财力,基层干部和群众也会怨声载道。干部下基层,就要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但值得警惕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喜欢摆架子。要迎来送往,警车开道,封场闭馆,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就要摆脸色,骂人。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喜欢吃吃喝喝,打打麻将,好烟好酒的伺候着,甚至离开时,基层还得有点表示,美其名曰带点土特产。

  这样的干部下基层,是让基层干部群众接受不了的,更是与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干部下基层,并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反会给基层增加负担。

  领导干部下基层,就要切实“转作风”。既要轻车简从不扰民,管住大吃大喝的嘴,更重要的是注意真心实意地与干部群众进行思想上沟通,出主意、想办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困扰工作的难题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的下基层方式,群众才欢迎,也才是取得了实效。

  姓名:王思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