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干部走读现象,关键在制度发力

中国法制网   2014-10-15 23:55:0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新华网 2014年10月12日)

  纵观全国,干部“走读”现象普遍存在,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工作措施、约束机制,那为何仍屡禁不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呢?难道真的“无药可治”了吗?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不可否认存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任职,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住宿条件差等客观原因,但从本质上看,乡镇干部长期“走读”,是没有筑牢制度之笼。干部走读成“瘾”实乃作风顽疾,若不及时“猛药去疴”、”刮骨疗毒”,那么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将会加速消耗殆尽,党群干群关系也会进一步疏远、恶化,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也就背道而驰了,必须狠刹!根治干部的“走读瘾”。

  乡镇干部是党的作风最直接的体现者,也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乡镇干部作风好坏,就像一面“放大镜”,经过群众口口相传、人云亦云,就会间接把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大化、妖魔化,让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矛盾化,引发可怕的“蝴蝶效应”。“走读瘾”疾在骨髓,须先从思想认识上开始清理“病灶”,按照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总体要求,深刻剖析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通过学习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把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树立为榜样,把纪检部门查处的作风漂浮、损害群众利益的反面典型当作“警钟”,在工作中传递、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把朴实为民的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些干部心不在基层,客观存在乡镇办公、住宿条件差的原因,还有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家庭原因。加班不能按时回家便会触发怨天尤人、无精打采、情绪烦躁、工作抵触等“走读瘾症状”,针对此问题,还需因地制宜,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让基层干部的心稳定下来,更好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要想解决好“走读”这个顽疾,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让基层干部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要健全和完善驻村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等制度,让违规的“走读”“不好走”。要加强督查力度,通过不定期督查明察暗访,查手机畅通、查住宿情况、查在岗情况,并将督查结果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定期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完善群众批评和投诉渠道,对“随意”“走读”的干部实行严格问责。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干部“走读”戴上“紧箍咒”,让铁规生威、让制度发力。

  姓名:夏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