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的“政绩工程”,谁来埋单?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存在弄虚作假的436起问题中,共有418名个人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新华网2014年10月15日)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假大空,它们不是从现实需要出发,而是根据个人或上级好恶来设计目标。中国政治传统中存在官员对上级负责的文化倾向,这种文化意味着官员在做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讨好上级,至于说其所为是否合乎理性,民众能否从中受益,则是次要的问题。由此不难看出,这类工程只是官僚主义的延伸。然而,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政绩工程则难以被发觉,这也是它尽管受到舆论诟病但仍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
整治“政绩工程”,上合中央要求,下合民众意愿。笔者认为:叫停的“政绩工程”,首当其冲制度来“埋单”。一方面,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把官员手中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守用权底线,坚持用权为民;另一方面,健全科学考评体系,破除“唯GDP”的考核指标,考核评价干部既重“显绩”又重“潜绩”,莫让政绩观“牵着走”。其次,要让监督“埋单”。编织全方位监督网络,拓展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严把立项、审批、预算、建设等环节关口,管好政府“钱袋子”,管住权力“乱伸的手”。最后,要让问责“埋单”。提高违纪违规成本,让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的领导干部无“政绩”可言,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问责、倒查追责。
各地晒出的“政绩工程”治理清单,无疑向公众传递出中央从严治理、坚决整治华而不实“政绩工程”的决心。笔者期待,此份“治理清单”倒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把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符合实际、符合民生的科学发展观念,担当作为,谋事创业,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成绩、实政绩。
(雪莉)